去朝鲜之前,我对这个国家的想象,止步于神秘、封闭、刻板。可当我踏上平壤的土地,呼吸着带着大同江水汽的空气,真正接触了那里的普通人,尤其是亲眼目睹、亲耳听闻了朝鲜年轻人的婚恋方式后,我那套自以为“现代”“开放”的婚恋观,就像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,碎了一地,捡都捡不起来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混合着震惊、羞愧、以及…莫名敬意的复杂情绪。原来,在“保守”的外壳下,藏着一种我们早已丢失的、关于爱情和婚姻的“狠劲”。
街头“奇观”:谈个恋爱,像在搞“地下工作”?
平壤的街道干净整洁,行人步履匆匆。很快,我就发现了一道独特的“风景线”——那些年轻的情侣们。他们并肩而行,中间却隔着一条“楚河汉界”,目测至少半米!别说搂搂抱抱了,连牵个小手都跟搞“特工接头”似的:眼神先快速扫视四周,确定“安全”,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“交接”,下一秒立马分开,各自脸上飞起可疑的红晕,还要故作镇定。
“这…也太夸张了吧?”我忍不住问我的朝鲜导游,朴英玉(化名),一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姑娘。
英玉有点不好意思,压低声音:“哥,在我们这儿,公众场合太亲密…影响不好。会被看作轻浮,对姑娘名声尤其不好。家里长辈知道了要说的。” 她指着公园长椅上几对规规矩矩坐着聊天的情侣,“你看,这样才是常态。约会嘛,聊聊天,散散步,看看风景,到点就各回各家。”
展开剩余89%在凯旋青年公园,我目睹了更“经典”的一幕:一个穿白衬衫的男孩,手里死死攥着一瓶看起来就很甜的草莓味汽水,在离女孩几步远的地方,像上了发条一样来回踱步,紧张得额头冒汗。女孩呢,低着头,脚尖在地上画着无形的圈,偶尔偷瞄一眼男孩,嘴角藏着笑。终于,男孩仿佛下定了奔赴战场的决心,一个箭步上前,把汽水“啪”地塞进女孩手里,然后触电般弹开,脸瞬间红得像煮熟的虾!女孩接过汽水,头快埋到胸口了,但那红透的耳根和怎么也压不下去的嘴角,泄露了满心的欢喜。夕阳的金光洒在他们身上,这画面,纯真得像老电影,却让我这个看惯了街头拥吻的现代人,心里莫名地一酸。
“婚前同居?那等于宣判‘社会性死亡’!”——英玉的惊骇与姐姐的“铁律”
混熟了,话题也大胆起来。一次闲聊,我半开玩笑地问英玉:“英玉啊,你和男朋友感情好,有没有想过…嗯…结婚前先搬到一起住段日子?试试合不合适?”
话音刚落,英玉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,眼睛瞪得溜圆,嘴巴微张,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恐怖、大逆不道的事情!她猛地倒吸一口冷气,声音都拔高了:“哥!你…你怎么能这么想?!绝对!绝对绝对不行!!”
她的反应不是害羞,是真真切切的惊恐和难以置信。她连连摆手,语速快得像爆豆子:“在我们这儿,婚前同居?那是想都不能想!提都不能提的!那是…那是要命的事啊!”
“有这么严重?” 我被她吓到了。
“比你想的严重一百倍!” 英玉斩钉截铁,神情无比严肃,“一个姑娘的清白和名声,是命根子!比命还重要!要是哪个姑娘在结婚前就跟男方住一起了,被知道了,她这辈子就完了!” 她语气沉重,“走到哪里都会被戳脊骨,骂‘不检点’‘不要脸’,工作可能都没了!她的父母、兄弟姐妹、整个家族,都会跟着抬不起头!在亲戚邻居面前永远矮一截!唾沫星子真能淹死人!这门婚事肯定黄!男方家也丢尽脸面!整个社会,对这种行为是零容忍,是彻底封杀的!这可不是观念不同,这是触碰了绝对不能碰的红线!”
为了让我彻底明白,英玉讲了她亲姐姐的故事,堪称“规矩教科书”。
“我姐和姐夫,谈了三年恋爱。” 英玉说,“三年!整整三年!姐夫每次来我家,都只待在客厅!和我爸妈聊天,或者和我姐在客厅说话。想进我姐房间?门儿都没有!连阳台都不许他们单独待!每次约会完,姐夫送我姐,只能送到我家楼下那个路口,看着我姐走进单元门,他就得立刻转身走!婚前想进我家门?除非是正式拜访,还得我爸妈都在场!单独进门?想都别想!这是铁律!是对姑娘家最起码的尊重,也是对自己和未来婚姻的负责!我姐自己也认同得很。”
颠覆认知!不要彩礼?女方还得“倒贴”巨资嫁妆?!
当聊到结婚的物质条件,我的认知再次被按在地上摩擦。
“英玉,你们结婚,男方家得准备多少彩礼?房子车子有要求吗?” 我按着国内“行情”试探。
英玉一脸茫然:“彩礼?什么彩礼?” 我费劲解释了半天“男方给女方家钱/贵重物品作为结婚条件”。
“哦!那个啊!” 她恍然大悟,随即像听到了什么笑话,“没有没有!我们这儿不兴这个!结婚是两家高高兴兴结亲家,怎么能像谈生意一样要钱呢?太奇怪了!”
然而,更颠覆的炸弹来了——不仅没有彩礼,女方家还要倾尽全力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!
“我年底要结婚了,” 英玉说起这个,脸上闪着光,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压力,“我爸妈,现在最大的心事就是给我置办嫁妆!” 她开始细数,“全新的、棉花弹得蓬松柔软的大厚被子,至少两床!四季穿的衣服,里里外外,从内衣到外套,都得是新的、质量好的!锅碗瓢盆、暖水瓶、洗脸盆、镜子…样样都得齐全!还有给我未来公婆准备的礼物,比如好料子的衣服或者营养品…零零总总,得装好几个大木箱子呢!”
看着她认真的样子,我心里算了一笔账。在朝鲜,这些全新的、质量好的生活物资,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,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投入,很可能是父母多年的积蓄!“这…全是你家出?男方家啥也不给?” 我再次确认,难以置信。
“是啊!” 英玉点头,语气里有种理所当然的骄傲和一丝对父母辛苦的心疼,“这是父母的心意!是他们的脸面!也是想让女儿在婆家过得好,不受轻视。这些嫁妆,不是钱,是爹妈的心血,是他们无声的爱和祝福。看着他们一件件准备,比给自己买东西还上心,我心里…” 她顿了顿,眼圈有点红,“又暖,又觉得责任重。我得好好过日子,才对得起他们这份心。”
“跟了他,穷富都认!”——邻居大婶的“硬核”婚姻观
对于婚后的生活,英玉没有太多浪漫幻想,展现出的是一种朴素的坚韧。她给我讲了邻居金大婶的故事,堪称“硬核”婚姻代言人。
金大婶五十多岁,丈夫是个普通矿工,收入不高,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。但金大婶是条“硬汉子”。“我从来没听大婶抱怨过叔叔一句‘没用’‘赚得少’,” 英玉语气里充满敬佩,“相反,她特别能干,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,还在楼后空地开垦了一小片菜园,养了几只鸡,补贴家用。精打细算,日子过得有声有色。”
有一次,英玉忍不住问:“大婶,日子这么紧,您就没点怨言?” 金大婶当时正麻利地剁着喂鸡的菜叶,听了这话,停下刀,擦擦汗,爽朗地笑了:“傻姑娘,怨啥?当年选了他,就是看中他老实本分,心眼好,顾家!钱多钱少,能咋地?人好,比啥都强!两口子一条心,黄土也能变成金!你看我这小菜园,绿油油的,鸡也下蛋,不挺好?知足!乐呵!”
“在朝鲜,像金大婶这样的女性太多了。” 英玉感慨,“结了婚,就是一家人,是绑在一起的命运。‘离婚’?那是天大的事,不到万不得已(比如动手打人、在外面乱搞),绝不会提。选定了这个人,就认了这条道,一起使劲儿往前走。嫌贫爱富?那当初就别选!选了,就得扛起来,把日子过好,这才是本事,才是正经。” 这份近乎“认死理”的安守和韧性,透着一股让人动容的“狠”劲。
刺痛与反思:那一记来自“纯真”的响亮耳光!
在羊角岛酒店,电视里播放着一部朝鲜老电影的爱情片段:扎着麻花辫的姑娘在油菜花田里奔跑,小伙子在后面追。姑娘害羞地捂着脸,小伙子追着追着停下,茫然挠头。姑娘躲在大树后,偷偷看他,脸红得像天边的晚霞… 这老套的情节,却像一记耳光,狠狠抽在我这个“现代人”的脸上!
这不就是我们父辈、甚至祖辈的爱情模样吗?那种因为喜欢而手足无措的羞涩,那种把“在一起”看得无比神圣的郑重,那种“嫁鸡随鸡嫁狗随狗”的认命与坚韧… 这些在我们追求“自由”“开放”时被嗤之以鼻、甚至被批判为“封建糟粕”的东西,此刻在朝鲜的土地上,却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姿态存活着,并且,似乎运转得… 很有尊严?
看看我们的世界:认识三天就能上床叫“开放”,同居试婚是“常态”,彩礼谈不拢一拍两散是“现实”,一言不合就离婚是“及时止损”… 自由吗?自由。便捷吗?便捷。可为什么,看着英玉描述她未婚夫“只敢在过马路时拉一下袖子”时那羞涩又幸福的脸,看着金大婶在菜园里满足劳作的背影,我心里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和…羞愧?
我们是不是在“自由”的狂欢中,把一些更本质、更贵重的东西,像垃圾一样丢掉了?
我们把身体的亲密变得太廉价,是否也让情感的亲密失去了深度?
我们把婚姻的门槛拆得七零八落,是否也让它失去了应有的重量和神圣感?
我们把个人的感受和利益无限放大,是否也碾碎了关乎家庭、责任甚至社群的那份共同担当?
我们把“保守”钉在耻辱柱上,是否也亲手撕碎了守护个人尊严(尤其是女性)和婚姻体面的最后一道屏障?
顿悟:原来“保守”的她们,才是掌控命运的“狠角色”!
离开朝鲜的前夜,英玉送我到火车站。站台灯光昏黄,她眼神清澈而坚定。聊起她的未婚夫,她脸上有光。
“我们认识快两年了,” 她轻声说,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力量,“最亲密的接触,就是那次过马路,车太多,他情急之下,轻轻拉了一下我的袖子,提醒我小心。就那一下,他事后还跟我道歉了很久,说‘对不起,冒犯了’。”
看着我复杂的表情,她笑了,笑容里有种超越年龄的通透:“哥,你可能觉得我们太古板,太不‘自由’。但你知道吗?正是这些‘规矩’和‘距离’,让我觉得特别安心,特别有底气。他用最大的克制在保护我的名声,也在为我们未来的婚姻铺一条干干净净的路。我不要什么轰轰烈烈的‘试婚’,我要的,是结婚那天,我能堂堂正正、清清白白地走进新生活,得到所有人的祝福和尊重。这份婚前守护好的清白和名声,就是我的铠甲,是我在婆家立足的底气,也是未来无论遇到什么风雨,我和他都能一起扛过去的根基。这难道不是最大的‘自由’——免于被流言蜚语伤害的自由,被丈夫和婆家真心尊重的自由,以及守护自己婚姻神圣性的自由?”
火车汽笛长鸣,碾碎了站台的寂静。我望着英玉在光影中挥手告别的身影,那么瘦小,却又那么有力量。脑海里闪回着街头情侣间那“半米鸿沟”,递汽水男孩通红的脸,姐姐婚前紧闭的房门,金大婶菜园里爽朗的笑,还有英玉那句“清白名声是我的铠甲”…
醍醐灌顶!
原来,朝鲜这些婚前“守身如玉”、不要彩礼、甚至“倒贴”嫁妆的姑娘们,根本不是什么被旧思想束缚的“可怜虫”!她们是一群深谙生存智慧的“狠角色”!
她们用一种看似极端“保守”甚至“自虐”的策略(严守规矩、拒绝婚前亲密、自带嫁妆),主动为自己赢得了在婚姻和社群中最核心的资产:无可指摘的名声(尊严)和发自内心的敬重。
这份婚前小心翼翼守护的距离,是她们为自己未来人生谈判积累的最强筹码。
这份主动付出的嫁妆,不是“倒贴”,而是向婆家展示能力和诚意的投资,是换取平等地位和善待的敲门砖。
这份对婚后生活的安守和韧性,更是一种掌控命运的大智慧——既然选择了,就倾尽全力经营好,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,而不是怨天尤人。
她们没有沉溺于“恋爱自由”的虚幻快感,而是清醒地知道:在她们所处的现实规则下,婚前身体的“保守”和清白,是换取婚后长久尊严、安稳甚至某种程度“自由”的最硬通货! 她们在用一种我们难以理解的“狠劲”,在既定的规则框架内,为自己搏一个尽可能好的未来。
回国的飞机冲上云霄,舷窗外云海翻腾。我的心却像被那朝鲜的风吹过,激荡难平。英玉、金大婶、街头那些羞涩情侣的身影,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。
这趟朝鲜之行,像给我上了一堂极其昂贵又无比真实的“婚恋经济学”课。它残酷地揭示了:婚恋,从来不只是风花雪月,它更是一场基于现实规则(无论你是否认同)的资源交换和生存博弈。
朝鲜姑娘们用她们的方式,精准地计算着投入(严守规矩、付出嫁妆、婚后坚韧)与产出(清白名声、婆家敬重、婚姻稳定、社群认可),并在这个特殊的“市场”里,努力将自己的“价值”最大化。她们的“保守”,并非愚昧,而是一种在有限条件下,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选择的、极其务实甚至堪称“精明”的生存策略!
反观我们,在拥有了更多选择权和自由度的同时,是否也陷入了另一种迷茫?我们是否过度放大了即时满足(身体的亲密、试婚的自由),而轻视甚至放弃了那些能带来长久安稳和深层尊重的“硬资产”(如个人名声的极致维护、对婚姻神圣性的共同敬畏、以及风雨同舟的契约精神)?
发布于:北京市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